English

集成创新争一流

1999-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通讯员 顾永红 我有话说

东南大学始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相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记者日前获悉的一组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东大科学研究骄人的业绩。1997年,东大科研经费首次超亿元,1998年,该校科研经费再创新高,达到1.36亿元,连年位居江苏各高校首位。而该校“八五”期间的年平均科研经费仅为6000多万元,“七五”期间则只有2000多万元。

十年之内,东大科研经费的迅速增长,不仅较好地缓解了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经费紧张状况,并促进和建成了一批在国内高校处于前茅的学科,建立了十大科研基地及若干个校内跨学科、系所的研究中心,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科研骨干,使该校发展成为一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

为市场服务,靠市场发展

记者日前到东大采访,正巧赶上该校一支“联合舰队”的起航仪式: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斥资500万元,在东大建立“东南大学——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移动通信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共同致力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储备以打破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年仅36岁的副校长邹采荣教授介绍说,这是该校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又一次生动的实践。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大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科研为先导,以任务带学科,以联合求发展”的科研工作新思路。每年与国内的企业签订200项左右的科技合作合同,并引起了国内一些著名公司的注意。

近几年,东大相继成立了东大飞利浦研究中心、东大熊猫电子工程研究院、东大华为联合研究中心、东大无锡应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今后3-5年,该校将组建十大产学研合作基地,以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的辐射功能。

走集成创新之路

这些年,东大不仅把改革校内科研体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提高科研的社会适应能力,还高瞻远瞩,立足校情,提出并抓紧实施“集成、创新”的改革思路。

80年代后期,东大主动适应科研市场化的要求,大胆破除一系列陈旧的管理制度,把科研项目由原来的系、室主任负责制转变为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技术职务评审由过去专家模糊评审转变为“累积计分”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推行定编、定岗、定职、定责和全员聘任的“四定一聘”制度,强化科研人员的编制、岗位和工作量意识;实行校内岗位津贴,打破平均主义,改善了广大教职工的待遇,调动了全校上下的科研积极性。

90年代初,东大对科研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大力推行科研力量的大重组。按照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打破系、所建制,组建了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CIMS中心、电光源中心、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十大科研基地,实行“特区政策”,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如今,这些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东大科研的主导力量。东大集成创新的科研思路也开始形成。

经过十多年的集成实践,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担任校长后,系统地提出了要用集成、创新的方法创造东大的特色。该校在90年代初组建建筑土木、信息科学、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等学科群的基础上,加快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依托。东大相继承担了神经网络“攀登计划”项目、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发电技术、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该校还集成计算机系、自动控制系、机械系、经济管理学院和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学科骨干力量,承担了北京第一机床厂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荣获了1995年度美国制造工程学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成为该学会颁发的第一个美国境外的获奖项目。该校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博士生导师高伟教授的带领下,集成热能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学、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六个博士点和十六个硕士点,完成的“提高国产200MW机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的综合研究”,攻克了国产汽轮发电机组振荡的难题。

如今的东大,集成创新已蔚然成风。一些以集成各学科优势为特色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东大计划在今后若干年组建十大校内跨学科、系的校内研究中心,从而进一步加强不同学科的集成。

改革出人才、出效益

东大人懂得,集成创新的目的是要产生效益,要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大贡献,而优秀人才是出效益的前提。近年来,东大在蓬勃发展的科学研究中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人才。

今年37岁的无线电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尤肖虎,31岁时被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他突破了“移动信道与自适应均衡”的关键技术,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数十项奖励。今年,国家科技部聘任他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44岁的电子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志功教授,在激光驱动电路等方面创造了10多项世界纪录,申报了7项德国专利和3项世界专利,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98年度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重大奖项。目前,他正主持以超高速光电集成电路和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为主攻方向的重大研究。

43岁的生物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罗立民教授和同事们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套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软件。这套软件与我国不久前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伽玛刀配套,已获准出口美国市场,成为首台进入美国市场的大型国产医疗设备。最近,他入选了教育部1998年“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39岁的交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炜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交通工程学科博士,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三套理论体系: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预警及管理集成决策支持体系,城市交通规划新理论体系及快速反应系统,公路网络规划、管理及工程可行性研究一体化系统等。

在把年轻学术骨干推向科研第一线的同时,东大还十分重视中老年科研骨干在学校科研发展规划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青年人当好老师和参谋,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当记者采访结束即将离开东大时,万木争绿的校园又传来喜讯,继1998年获得教育部第一批4个特聘教授岗位后,东大又有5位英才获得98年度“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获资助人数居江苏各高校首位,列全国第三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